7月16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正式發布2024年上半年我國造船業最新數據:
2024年上半年,我國造船完工量達2502萬載重噸,同比增長18.4%;新接訂單量達5422萬載重噸,同比增長43.9%;截至6月底,手持訂單量達17155萬載重噸,同比增長38.6%。
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5%、74.7%和58.9%。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,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。
2024年上半年,我國造船業的手持訂單量按修正總噸計已達到近20年的最高值,這些訂單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技術、高難度、高附加值船型。其中,集裝箱船的新接訂單量更是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97.5%。
在最新數據中,另一個新的趨勢引人注目,就是“綠色船舶中國造”。2024年前6個月,我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國際份額達到71.7%,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。
在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中,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,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外船東把訂單投向了中國船廠。全球每10份造船新訂單,就有超過七成流向中國。這也促使我國造船出口額持續增長。2024年上半年,我國船舶出口金額保持穩步增長,船舶產品出口金額206.7億美元,同比增長85.2%。其中月均出口達34億美元,同比增長率保持在30%以上,增速位列我國重點機電產品出口的首位。
為了全面反映船舶工業企業發展情況和行業運行狀況,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編制了中國造船行業景氣指數,并按季度對外發布。中國造船行業景氣指數以2013年為基準100點,根據歷史數據計算結果,將景氣指數劃分為四個區間:140點及以上指數為“高度景氣”;120~140點之間指數為“正常-景氣”;100~120點之間指數為“弱景氣-正常”;100點以下,指數為“不景氣”。
2024年是繼2012年后,中國造船行業景氣指數首次突破140點,進入“高度景氣區間”。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,高度景氣就是整個生產的活躍度、市場的活躍度已經達到了能夠吸引更多投資、發展的狀態。船廠是非常飽滿的一種生產節奏,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整個供應鏈的協調,還有就是安全生產,能夠保持快節奏的生產節拍,這是當前最重要的一個任務。
在經歷了10多年的調整后,我國船舶工業再次進入了“高度景氣區間”,說明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,無論是企業自身生產狀態、訂單水平還有盈利水平都處于非常理想的情況。船舶企業應在此期間全力做好“保交船、快交船、交好船”的工作,抓緊將造船優勢兌現成經濟效益。
轉載自:中國船舶報/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